城投新闻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近年来,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一直被政策所鼓励。由此,出现了两类转型公告,一类为城投公司宣布“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另一类为声明公司是“市场化主体”。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两类声明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融资。特别是去年城投融资名单制实行后,“市场化主体”声明数量激增。纷繁声明背后,孰是孰非?本财经对此进行深度溯源和梳理。
总体而言,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城投公司转型的根本是剥离政府融资的职能,而非完全割裂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城投公司的转型应与地方的特色相结合,从事市场化业务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偿债。
“退平台”高峰后现“市场化主体”声明,两者求同存异
“退平台”与“市场化主体声明”公告皆被认为是一家城投公司公开表态要转型,两种表述近年都曾高频出现,而两者究竟有何异同?
华创固收首席周冠南指出,“退平台”主体与“市场化经营主体”有所不同。在公告表述上,“市场化经营主体”公告时不一定包含“退平台”相关表述,即未明确表明剥离自身政府融资职能。
中信FICC首席明明认为,市场化经营主体通常仍为发债主体,且存续债券规模较大,而退平台主体则大多为非发债主体。由此市场化经营主体更有“入市”之味,或继续参与债券融资市场。
华福固收首席李清荷也认为,市场化经营主体仍有较强融资需求,声明退平台主体更多是地方政府响应城投转型政策的号召。
从两种表述高频出现的时点看,本轮化债前已有一定数量的“退平台”企业,而“市场化经营主体”主要出现于本轮化债开始后。
根据周冠南的统计,2023年至今,已有约770家城投公司宣布退平台。2023年一季度与三季度皆为城投退平台的高峰,而进入2024年后,城投宣布退平台的节奏放缓。
分省份看,江苏已有170余家城投宣布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职能,浙江、山东、河南退平台数量次之。本财经此前也曾报道过,2023年8月,江苏国企宣告退平台的案例数一度激增。
同时,据企业预警通统计,“市场化主体”的声明最早出现于2023年10月末,11月起数量开始增加,至今已有180余家城投声明为“市场化主体”。中泰固收首席肖雨的进一步统计显示,宣布“市场化主体”最多的省份是山东,但总体分布较均匀。已披露市场化经营主体主要为AA+评级,占比60%以上。另外,66%的“市场化经营主体”存量债规模位于50亿以上。
当然,城投“退平台”与“声明市场化主体”也有相似之处。
明明认为,退平台和市场化经营主体均积极响应隐债“遏增化存”的政策号召,前者主要通过业务模式转型,后者则通过压降存量债务的方式,旨在实现平台与政府信用关系的“脱钩”,不再承担政府相关或有债务。城投声明自身为市场化经营主体或为新增债务融资、拓宽发债渠道所需,而部分城投选择退平台或也为改善所面临的融资环境。
有券商资深固收分析师向本财经表示,“市场化经营主体”一般宣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企业属性已表明不再为政府承担融资职能,本质上与“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一样的。
“市场化主体声明”或便于发债
从“退平台”到“市场化主体”,城投公司的“转型声明”为何出现了微调?事实上,“市场化经营主体”的声明出现于本轮化债开始后并非巧合。
根据财新等媒体的报道,2023年9月,国务院曾下发《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35,简称“35号文”),文件提出“稳妥处置融资平台存量债务风险、严控债务增量”等总要求,对地方国企融资分类、分省份作出限制。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为12个化债重点省份。
根据“35号文”,财政部向交易所、交易商协会下发了一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对于名单内的城投公司仅允许借新还旧;名单外的城投公司发债需要通过监管机构的判定,包括对所在区域风险程度、城建类资产占比、城建类收入占比、政府补贴收入占净利润比重等的判定,如果判定仍为城投公司的,其发债资金用途也仅能用于借新还旧。名单外的城投公司只有被认定为普通国企,才可以新增融资。
上述资深固收分析师指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城投公司厘清与政府融资平台的关系,为了便于发债而作出“市场化主体”的声明。
但即便成为了“市场化主体”,从所涉债券募集资金用途来看,仍基本用于借新还旧。根据李清荷的统计,去年11月以来仅有“24烟台蓝天SCP001”一例在声明自身市场化运营之后,募集所得资金用于借新还旧之外的用途。
相较之下,“退平台”企业发行债券或不受当前城投融资政策限制。周冠南统计了“退平台”后发债资金的使用用途,本轮化债以来“退平台”企业所发募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的债券共28只,金额合计184亿元,分别占总数的10%、6%,涉及11省,其中仅重庆为12个重点省份之一。
城投转型非公告声明,应结合地方特色、从事市场化业务
从投资者的认可度来看,市场对“市场化经营主体”和其他城投主体的定价并无显著差异。
李清荷梳理了“市场化主体”所涉债券发行利率的偏离情况以及所涉主体近期估值的超额变动情况,发现当前市场经营主体的声明并未对其市场定价产生明显风险溢价,这反映了投资者仍将这些主体所发债券当作城投债进行投资。
民生固收首席谭逸鸣也表示,整体上,“市场化经营主体”与其同区域、同行政层级主体的信用利差走势基本一致,“市场化经营主体”利差相对偏低一些。
不愿具名的某评级专家、前评级公司副总裁向本财经表示,无论是“退平台”还是“市场化主体”,当前城投公司此类声明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融资。城投公司真正实现转型有赖于从事市场化的业务,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偿债。
本财经此前报道过,在今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平台转型”是2024年的化债工作关键点。而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
上述评级专家进一步表示,尽管政策支持城投平台转型,但对于何为“市场化主体”、何为“市场化业务”并没有明确界定,城投公司本就是在探索中寻找市场化转型之路。如果地方融资平台盲目与政府信用脱钩、放弃原有主业、投身市场,往往会适得其反。
中诚信国际指出,城投公司转型的根本是剥离政府融资的职能,但其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性质和作用没有变化。城投公司转型不会完全割裂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将由依附转变为互相协作、互相成就,在此过程中两者的关系边界需更加清晰、业务委托更加市场化、政府的支持方式更加规范化。
评级专家认为,城投公司的转型应与地方的特色相结合,制定清晰的战略并突出主业。在此基础上注入优质资产、完善治理结构,使城投公司成为具备造血能力、声誉良好的企业。
德邦固收首席徐亮认为,未来城投平台或将在概念上做延伸与衍生,成为地方政府进行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的关键媒介,亦或成为地方政府进一步参与产业竞争与行业整合的关键要素。
评论专区
Comment area推荐产品
product新闻资讯
informationSecurities industry
Trust financing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