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新闻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2023年一路“狂飙”的城投债,是否成为今年金融市场的黑天鹅?
年初的贵州遵义道桥约156亿债务展期20年,引发市场热议;随后葱省的潍坊有陆续爆出多个定融项目展期,到期兑付难,彻底让城投债务兑付问题火出了圈。
一时间业内也是被刷爆了屏,极大的冲击了投资人对城投债的信仰,暴雷的担忧日夜难安,就连专业的投顾人士对于城投债的潜在风险也呈现出两级分化的局面,一部分认为今年城投债面临巨大的兑付压力及违约风险,另一部分则坚信城投债的地方信仰和ZF兜底,对城投债仍然保持积极态度(毕竟目前也没有比城投债更安全同时兼顾稳健收益的理财项目)
全文总结下来,就是:先摸清再落实多方案稳化债!
2023年到期的城投债规模到底有多大?城投债能否成为2023年的黑天鹅呢?
2023年,城投债
真实的发行及债务情况
2023年2月15日-2023年2月28日,仅半个月时间,共发行了372只城投债,发行总规模为2585.76亿元,同时间段,城投债的到期规模为992.9亿元,教去年同比增加332亿元;算下来,今年2月仅半个月时间城投债的净融资规模达1592.9亿元。
城投债发行规模持续增加,净融资规模大幅回升,净融资规模超1500亿。
分各省份来看城投债的发行情况,江苏省、广东省城投债发行量环比增加超过100亿元。黑龙江、海南、青海、辽宁、内蒙古5省2月最后2周无城投债发行,同时期的福建、北京、陕西、新疆4省市则环比缩量发行。
从到期规模方面来看,2023年城投债到期规模合计约为5.69万亿元,峰值主要集中在3、4月份(正好又赶上压降融资成本,怕不是巧合)
今年到期/兑付规模最大的省份排名靠前的依次是江苏、浙江、山东这几大城投债大省,规模均在3000亿元以上;而且细心的人应该可以发现,到期规模大的这些区域的债券期限整体偏短(滚续压力自然也会比较大)短期内到期规模大偿债压力自然也就不小,天津、昆明、柳州、银川、郑州等区域,大家可以细品。
城投债的兑付问题:为何突然迫在眉睫?
但城投债发行这么多年高负债问题也不是今年才出现,一直被公认的“灰犀牛”神话般的存在,为何城投债的兑付风险今年尤其尖锐,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风险呢?
现在市场投资人对城投债的担忧主要是巨大的债务规模下,地方财政收入能否偿还。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2022年(现在到期的债务基本都是去年欠下的)除了负债外,大家还更应该关注短期的现金流,这是关乎城投违约的核心因素。做生意的人应该都明白,现金流能压死人!
只要地方有足够的现金流财政收入,再大的债务也能持滚下去,“灰犀牛”便不会变成“黑天鹅”。但就在去年-2022年,地方政府资金链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全国经济形势都十分严峻。疫情影响下经济低迷再加上房地产市场遭遇寒冬,导致地方收入明显下滑。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1%。
还有个重点,城投公司不能拿地了
作为地方收入的重要来源:土地出让(买地收入),2022年仅为6.7万亿元,差异巨大,比上年少了近2万亿,同比下滑23%,部分地区下滑幅度更是超过了70%(还债资金少了一截子,兑付自然压力山大)
一路“狂飙”到峰值的城投债
与挥之不去的城投信仰!
大家都知道,城投平台其实就是地方的左膀右臂,主要就是为地方进行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如修修桥铺路、污水处理等公益性项目。这些项目往往资金投入较大、周期长、利润薄、周期长,民营企业很难接盘。在此背景下,城投平台应运而生并成为了重点支持对象,也从此开启了“狂飙”之路,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工具。
城投负债能如此迅速地扩张且达到一定峰值,究其根本还是在与其有地方信用做背书,财政收入为还款来源。对此,大家也是心照不宣(不仅有政府信用兜底,利率也较国债、存款等要高出数个点)这便是最初的“城投信仰”。
虽然财政部明确表示,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谁家的孩子谁抱走”。
毕竟是自己的骨肉,打断骨头连着筋
孩子犯了错,家长板起脸来打屁股很正常,打完了,还不是得替孩子擦屁股处理问题。这不作者听说山东省级财政厅最近要拨一笔款帮助潍坊度过难关
因此,城投债“大而不倒“有地方信用作背书的信仰,短期可能弱化,但很难完全磨灭。
上面也讲到了,出现兑付压力,主要是去年经济不景气,收入捉襟见肘,
今年不一样了,举国上下大力发展经济,全面拉动内需,确保经济企稳回升,中央也多次强调用好用足融资工具,为经济发展添足动力。经济恢复发展后,GDP不就水涨船高,这财政收入、税收自然也就源源不断、滚滚而来。
只要经济向好,收入稳定,那么债务风险便是可控的。
为什么市场大部分投资人
对城投标债的风险保持乐观?
回到标题,2023年的城投债,是否会变成金融市场上的黑天鹅?在作者看来,2023年,确实跟2022年有很大不同,很多影响城投债的关键因素正在改善。城投债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未来不必过于悲观,而,标债,正如清晨的太阳,正当时!
比如疫情,是影响2022年经济下滑的核心因素。但,12月躺平后,现在谁还提新冠(地铁都不戴口罩了)。就从楼下的餐饮店铺生意来看,经济恢复的进程与速度,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2023年,我国经济恢复及发展呈必然之势。
再说下融资政策,这也是影响城投债的关键因素。前俩年中央就一直在强调严控隐债压降非标,要“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去年底各省各地官方发文叫停非标定融项目,非标转标政策使然。今年,山东、云南、重庆等各省先是官宣保标债刚兑,后有江苏大动作压缩融资成本、追缴融资中介费。确保城投债的到期兑付,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保证城投标债在公开市场的信用!
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发展,地方财政收入也将随之提升(城投债的现金流也将扭转亏损局面),叠加融资成本的压缩,城投债的兑付风险不仅被有把控的降低还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只要经济发展的好,兑付资金就足,债务风险自然可控。
2023年,中央、地方、老百姓对经济的诉求高度一致--就是稳发展。城投平台作为基建的主力军,地方及中央不仅有向其提供支持的强烈意愿还有资金、政策等多种手段。比如,上级财政拨款协调资金偿还或债务重组,盘活固定资产,中央鼓励地方用好融资工具等;总而言之,今年,是城投债的新机遇!特别是标债,更是瞩目期待!
今天作者有点啰嗦了,打个总结:
2023年城投债的兑付峰值在3、4月
城投平台是地方重要的融资来源和建设主力军
“城投信仰”可能会弱化,但不会消失
2022年,地方资金链面临较大压力,导致了城投债的集中兑付风险
2023年,经济企稳回升,城投风险将显著缓解,处于可控范围内
城投标债面临压缩融资成本,底层优质且收益不错项目且买且珍惜
文末谨言: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投资人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评论专区
Comment area推荐产品
product新闻资讯
informationSecurities industry
Trust financing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