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披露
Private Offering Fund2025年4月,深圳一家投资公司爆雷,老板公开承认「人在英国」,由此,一场冒充国有企业非法集资的骗局终于暴露在人们眼中。 这个跑路的老板来历不凡,曾有诸多光彩夺目的标签:政协委员、海归精英、金融博士、80后创二代、深圳市潮汕青年商会常务副会长、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双硕士…… 当他跑路后,这些标签瞬间化为乌有,只剩下两个由受害者血汗钱写成的大字:骗子。从家族企业继承人,到跑路英国,他到底干了些什么? 来源:凤凰网财经
「投资理财这个行业是离监狱最近的一个行业,这是一个失败就成骗子的行业。我承认是我的经营失败伤害到大家,但我不承认我在诈骗,因为我才是整个投资失败最大的受害者,亏损最多最大的那个人。」
2025年4月中旬,在败光20亿后,广东省金钥匙控股集团董事长林春浩(以下简称「金钥匙集团」)突然在公司群发布了一封公开信,高调承认已跑路至英国,并声称「没带走一分钱」。信中,他坚称「经营失败非诈骗」,并誓言「未来偿还债务」,其言行被网友嘲讽为「贾跃亭翻版」。
消息曝光后,金钥匙集团在深圳、中山等地的办公室人去楼空,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已立案调查,数千投资者血本无归。
「130万打了水漂,大家都亏了多少?」「我200万」「30万」「100万」「448万」……随着事件的发酵,各路投资者纷纷在网络上写下自己投入的金额。
一位普通投资者悲叹:「三年理财,我只是个普通人,我再也不相信金融了。」 一位知情人告诉凤凰网财经,他了解到的受害者最多有投入650万元的,目前事件没什么进展,大部分投资者认栽了。受害者基本在广东,很多投资者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一位广州投资人透露,其母通过亲戚介绍投入70万元,仅两个月后平台爆雷。这个由「熟人推荐+高收益陷阱」编织的赚钱骗局彻底崩盘,只留下深圳福田、广州天河、珠海横琴、中山小榄等多地的投资者手中的《市政项目投资合同》,如今也变成废纸一张。
1.从华强北崛起的潮商大佬
广东潮汕,这是个充满财富魅力的地方,曾走出马化腾、李嘉诚、黄光裕等一批首富,他们的影响力遍及东南亚,甚至延伸至欧洲,掌握着重要的经济命脉。林春浩,正是广东潮汕人。
在林春浩身上,有着密密麻麻的身份标签:政协委员、海归精英、金融博士、80后创二代、深圳市潮汕青年商会常务副会长、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双硕士……这些头衔被印在每一份企业宣传册上,构成令人目眩的信任背书。
据一位见过林春浩的潮联商会成员向凤凰网财经透露,林春浩为人谦虚,没什么架子,看不出来是会跑路的人。
1986年,当林春浩的父辈带着潮汕商人特有的闯劲来到深圳时,华强北的电子元器件市场还是一片荒芜。这对父子或许未曾想到,他们用三十年搭建的商业帝国,会在2025年的春天以董事长林春浩群发「跑路英国」的公开信画上荒诞句点。
林春浩
林春浩的家族故事始于华强北的「一米柜台」。
20世纪80年代,林家通过代理欧美电子元器件,在深圳电子行业率先崛起,巅峰时期手握400多个品牌代理权,甚至垄断多个IC芯片的亚洲独家授权。2000年购入华强北半栋地标建筑的豪举,让林家成为「中国电子第一街」的传奇。
然而留学归来的林春浩却对传统实业失去兴趣。
2014年接手家族企业后,他成立了金钥匙集团,大刀阔斧转型,将金钥匙集团重新定义为「金融+互联网+实体」的跨界巨轮,希望将金钥匙打造成集实业、金融、互联网科技、文化传媒四大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际集团。
在公开的媒体专访中,他总爱展示办公室里的床铺与淋浴间,讲述自己凌晨三点仍在工作的「拼命三郎」形象。
深圳市潮汕青年商会官网至今保留着林春浩的采访稿
这种潮商特有的拼搏精神,配合着「管理20亿政府基金」「参建8000公里路桥」的宣传,让金钥匙迅速披上「国企背景」的幻象。而过去他标榜的「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善」的高标准,此刻看来已是讽刺。
2.高息诱惑下的中老年「财商陷阱」
自2020年起,林春浩与另一高管刘奎军便频繁出现在媒体上,以「财经评论员」身份解读经济股市,为其集团形象背书。同年,金钥匙成立商学研究中心,开始大力推广财富管理课程,并通过网络课程将业务拓展至全国乃至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区。
在金钥匙的总部所在的深圳,以及中山市石岐区等地,金钥匙几乎无人不晓,多年来该公司一直兜售高息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中老年投资者。
金钥匙惯用的套路是以「年化6%-9%市政工程项目」为诱饵,并谎称公司是「国有企业」,通过亲友推荐、理财课程等渠道吸收资金。
据知情人士向凤凰网财经透露,年化利率会根据投入金额的多少而有所调整。
有投资者与深圳市海泊鑫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省金钥匙集团下属企业)签订投资合同,将数百万资金投入基金,购买该「市政工程」的债券。许多投资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在亲友推荐或被高额回报吸引后,纷纷加入。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市政工程债权九号产品推介文件》显示,海泊鑫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旗下,是一家专门服务于省级政府大基建项目的国有企业」。市政工程债权九号项目主要专注于山东省青岛市地铁15号线的开发建设,并进行「募、投、管、退」全流程监督管控。
然而,律师指出,从投资合同内容看,这个所谓的投资产品与常见的非法「定向融资计划」并无差异。
为了增强投资者信心,金钥匙集团精心营造繁荣景象。
2023年5月,该集团在中山市小榄镇举办了盛大的25周年庆典,林春浩在会上通报2022年「辉煌」的业绩:交易额37.29亿,利润12.32亿,利润率高达33.03%,并声称其市政工程、港美股IPO等多项投资业务均实现盈利。
就在林春浩跑路前的3月,他还曾对员工称公司业绩创下新高,并将在4月发放丰厚的奖金。与此同时,员工们仍在向投资者兜售各种高收益项目,并许诺若当月签约,可多拿一个点的利息。
然而真相是:所谓政府基金乃是虚构,资金实则流向P2P、虚拟货币、股市等高风险领域。
2025年4月,林春浩在公开信中承认,「精准踩中每个时代大坑」,他宣称募集的13.4亿元投资款已消耗殆尽,而他本人也亏损7.15亿元,此刻已抵达英国。这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金融圈引起轩然大波。
针对此事,一位常年关注民商事诉讼及仲裁、刑事辩护的律师对凤凰网财经表示,金钥匙或涉嫌非法集资。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未经相关部门批准,向不特定对象集资,并承诺保本付息,即构成此罪。金钥匙通过虚假项目吸收13.4亿资金,远超「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对于广大投资者,上述律师建议:「一定要查看金融牌照,收益率超过6%就要提高警惕,利用工具查询股权关系,警惕那些『挂靠』的假国企,警惕『熟人推荐』,也要保存证据,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警,报案越早,资金追回的概率就越高。」
爱企查显示,金钥匙所投资的深圳市兴欣怡贸易有限公司股权已被冻结,且该公司今年1月成为被执行人。金钥匙所投资的深圳市前海金钥匙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则有清算组信息。
3. 「鬼才」投资人的另一面
逃往英国的林春浩,在其告别信中仍坚持「非诈骗论」,声称自己亏损7亿却「未带走一分钱」。
这些话细究之下,疑点重重。
早在2022年,他已成为英国华人房地产协会副会长,该组织专为中国富豪海外置业铺路,这一职务关联或为此次「跑路」埋下了伏笔,也暴露出潮商群体中「资产转移」的隐秘路径。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获得的「中国诚信企业家」证书的有效期,恰好截至2025年3月23日——跑路前的最后一个月。
林春浩也算投资界的「鬼才」。他在公开信中复盘,称其十数年业务经历了六次重大失败:放贷业务坏账、P2P 清退、移动支付清退、股票投资亏损、房地产爆雷,以及虚拟货币投资失利。
具体而言,其供应链金融业务曾收购恒大等公司的大量商业票据,随着这些企业爆雷,无法兑付;另一次偶然接触虚拟货币业务,投入巨资组建交易团队,结果几乎全盘亏损。
林春浩声称:「这6次大的失败亏损,加上日常经营中的员工工资、客户利息、房租水电等费用,我承受的成本越来越高。我不断投入自己的资金去维持公司发展,但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我自己也是投多少亏多少,导致我自己的家底也全部亏光。」
据他讲述,十余年的经营总费用(含客户利息、员工工资、日常开支等)约为17.12亿元,另有约20%的未记录费用,实际总额高达20.54亿元。他坚称,「其实募资的钱已经被消耗光了,主要用在了员工工资、客户利息和填补业务坏账。」
从华强北的电子枭雄,到金融骗局的操盘手,林春浩的坠落撕开了潮商群体的复杂面相。他们既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基因,也暗藏过度冒险的赌性,擅长利用宗族纽带构建商业网络扩大商业版图。
当「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投资金句变成吸引话术,当「慈善公益」沦为信用包装,林春浩的这场崩塌不仅是其个体野心的溃败,更是对普通人财务安全教育的沉重拷问。
如今,深圳中洲湾总部紧闭的大门上,金钥匙集团的标识尚未摘下;而在泰晤士河畔的某座豪宅里,那个曾宣称「睡在办公室」的董事长,或许正用另一种方式,实践着潮汕商人「闯世界」的传统。
评论专区
Comment area推荐产品
product新闻资讯
informationSecurities industry
Trust financing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