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风险
Trust financing一起走进“中植系”金融帝国
2024年1月5日,中植集团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的消息不胫而走,牵动着十余万债权人的神经。
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一大民营金融集团,中植系资产规模超万亿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牵涉债权权益高达2300亿、高净值投资人数量或达15万……
在此之前,11月22日,中植集团已经发布了一份致投资者的公开信,披露总资产账面金额及负债规模,公布了集团的负债本息高达4200-4600亿元,而集团账面总资产约为2000亿元,集团已经严重资不抵债,正式宣布暴雷。
11月26日,朝阳警方发布公告,依法对“中植系”涉嫌违法犯罪立案侦查,对解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请投资人进行报案登记。
一、走进该企业
1、企业简介
“中植系”一般指中植企业集团。中植企业集团创建于1995年,是中国领先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多年来,坚持产融结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现已形成“实业+金融”双主业模式,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实体产业、资产管理、金融服务、财富管理等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在实业板块,集团响应国家产融结合、经济双循环的号召,围绕供给侧改革的痛点和短板,依托控股的十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培育平台,大力发展半导体、大数据、大消费、大健康、幼儿早教、新能源汽车、生态环保、企业外包服务等细分行业龙头。在内蒙古、山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45亿吨,涉及采矿权、探矿权30多宗,包括主焦煤、配焦煤、无烟煤等,设计产能超过2千万吨/年。金属和非金属矿遍及全国十二个省份,矿床潜在价值1200多亿元,包括金银铜铁钨锰锂、砂石骨料等。
在金融板块,集团战略控股或参股六家持牌金融机构,包括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横琴人寿、恒邦财险、中融汇信期货和天科佳豪典当行。控股或参股五家资产管理公司,包括中海晟融、中植国际、中新融创、中植资本、首拓融盛,业务涵盖不动产管理、困境资产管理、国企混改、并购重组与私募股权投资等。控股或参股四家财富管理公司,分别为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致力于为高净值客户打造全球化的财富管理平台,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2、企业发展史
1995年,成立黑龙江中植企业集团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木材、木制半成品。
1997年,公司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主导产业发展为造纸材经营与房产开发。
1999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工作,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1年,公司控股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进入金融产业领域。同时着力发展公路投资业、水利开发业、房地产开发业。
2002年开始大力发展信托业务。
2003年,房地产开发形成品牌优势,业务遍及北京、上海、昆明、哈尔滨、双鸭山、阿城、合肥、潍坊等城市,投资建设焦温高速公路,开创民营企业投资高速公路的先河。
2006年,实施组织架构变革,形成董事局领导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财务中心、行政文化中心、资产管理中心的总部管控体系。
2008年,基础产业收缩与金融投资战略布局共同推进,以金融投资业务为核心、以矿业等资源类投资项目为切入点,构建资本市场的运营模式以及集团的盈利模式。
2009年,形成投资、并购、资产管理和产业基金等业务板块,实施九级合伙人制度,事业发展清晰,定位于类金融投资控股集团。
2020年,“中植系”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中海晟融及其下属公司以与第三方合作模式,通过司法拍卖竞得中弘大厦项目;2021年7月,“中植系”旗下卓睿物业斥资16.45亿元竞得世茂工三项目。
2022年1月7日晚间,中植企业集团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中植集团旗下四家独立基金销售公司,即北京恒天明泽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北京植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唐鼎耀华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北京晟视天下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历经15个月已经完成整合工作,经监管部门备案,正式整合成立中植基金。
2022年11月22日,中植企业集团成立战略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刘洋担任委员会主任。[5]
2023年以来,“中植系”加速出清手中资产。2月,准油股份宣布,燕润投资拟将所持公司18%股份转给克拉玛依城投,同时将剩余所持公司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提案权等非财产性权利全权委托给克拉玛依城投行使。该交易已经完成,准油股份的控股股东变更为克拉玛依城投,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克拉玛依市国资委。4月,康盛股份宣布,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丽数股权,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丽水市国资委。6月,ST宇顺宣布,控股股东中植融云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将所持公司股权转让给上海奉望。该交易已经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奉望,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张建云。
3、企业运作模式
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它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中国的“影子银行”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以银信合作为主要代表,还包括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业务;另一部分为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
(1) 发行信托和定融产品
中植集团的经营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信托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平台”。信托是一种金融工具,可以用来募集资金并进行投资或贷款。信托又分为标准化信托和非标准化信托(简称非标)。定融产品,又叫非公开定向融资计划,是指需要融资的企业在地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金交所)备案,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融资模式。中植系通过其旗下财富管理公司发行定融产品以及通过中融信托发行非标产品,以高收益、保本刚兑为噱头,向投资者推行金融产品,获取大量资金的同时,收取高额佣金和管理费
(2)“中植系”运作一种类似金字塔式的资本结构
“X+中融信托+上市公司”。其中“X”是“中植系”的资产。“中植系”通过中融信托筹措资金、收购原始资产,随后参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获得股权或现金,进而与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合作,再通过中融信托筹措资金继续并购资产,如此循环往复。
4.中植集团是如何通过资本做强做大的
中植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财富管理集团,截至2021年,它管理的资产超过3.72万亿。其做强做大核心就在于中融信托。中植集团持有中融信托32.99%股权(见图一),是第二大股东,而第一大股东是经纬纺机,持股37.47%。经纬纺机的大股东是恒天集团,而恒天集团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中国的金融行业,信托牌照被誉为“万能牌照”。拥有一个信托牌照,就可以同时投资银行、保险、证券三大行业,打通金融全产业链,股权、债权、理财、基金、保险以及另类资本管理等。中植集团就是靠“中融信托”这张万能牌照,实现了资产的极速膨胀。在A股市场中,“中植系”控股的上市公司包括:美尔雅、美吉姆、中植资本国际(HK)、*ST宇顺,“中植系”参股的上市公司有:康盛股份、超华科技、中南文化、骅威文化、天龙集团、兴业矿业、格林美、宝德股份等。此外“中植系”通过并购不良资产、办厂等完成原始财富积累。中植集团旗下子公司中海晟融主攻不良资产,在地产低迷时期广泛参与城市旧改。中植国际也在另类投资中大展拳脚,中植国际到处收购烂尾的商业大厦,重新盘活,再打包上市。像福州“金融界9号”、北京万通旗下的“新城国际”、北京东三环黄金地段烂尾的“中弘大厦”等,均被中植系盘活。除了这些,中植集团旗下还有搞股权投资的,债权并购的,专攻基金业务的四大财富管理公司: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此外,中植集团持有珠海横琴人寿16.775%的股权(见图二),以及恒邦财险16.81%的股权,介入了保险行业,还有中融汇信期货和天科佳豪典当行等公司,几乎涉足金融全产业链,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植系资本帝国。最终成为了覆盖实体产业、资产管理、金融服务、财富管理等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见图三)
二、中植集团暴雷
1、有迹可循
(1)早在今年八月,中植系暴雷的消息就不断在市场上发酵,中植系旗下四家财富公司均出现了逾期兑付的情况。
(2)在保险领域,目前中植集团主要参股的有横琴人寿和恒邦财险两家保险公司,持有横琴人寿股份16.775%,持有恒邦财险股份16.81%,横琴人寿4%的股份在今年一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中显示被冻结,而后者的的所有股份目前状态为质押或被冻结。此外,根据最新报表显示,横琴人寿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盈利后在去年再度陷入亏损,业绩呈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同时,今年以来横琴人寿还出现了总经理跳槽、因不合规投资行为被监管部门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等负面事件。
(3)今年五月,中植系A股上市公司ST宇顺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植融云(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植融云”)及一致行动人中植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植产投”)拟将其合计持有的部分宇顺电子股份7566.85万股,转让给上海奉望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奉望”)。本次交易完成后,ST宇顺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上海奉望,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张建云,中植系也将正式退出ST宇顺。今年一季度来,包括宇顺电子在内,中植系7家A股公司中就有三家公司正在推进易主,其余两家分别为准油股份和康盛股份。粗略计算,如果上述三家公司均易主完成,中植系将合计获得股份转让价款约13.93亿元。除了退出A股多家上市公司之外,今年4月底,中植系还将旗下核心金融资产中融基金75.5%股权,以22.26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国联证券。大批量转让股份,出售核心金融资产,回笼资金。
总的来说,2021年以来,中植系控股及参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值表现不佳,同时旗下信托理财频繁踩雷,出现逾期。
2、为何会暴雷
中植集团的债务危机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多年积累和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1)经济大环境使然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遇冷,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降。而在中植系的投资渠道中,房地产也是重要的投资标的,所以这些无疑都直接影响了中植集团非标业务的投资回报率和现金流入。同时,中国加大了对影子银行和非标产品的监管力度,要求银行、信托等机构压缩规模、降低杠杆、提高透明度、强化风险防范。这些政策对于中植集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其面临着更大的融资难度和成本压力。
(2)资本运作模式
非标债务:“非标债务”指的是非标准化债务,指地方融资平台企业举借的除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外债务的统称,主要是融资租赁、金融资产交易所定向融资产品、信托贷款等模式产生的债务;有相对隐蔽(总额很难统计)、成本高(显着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期限错配(期限短、近两年偿付压力大)的特征。目前产生的所谓地方政府违约事件,都是这些非标债务产生的问题;且不仅牵涉到地方债务,又涉及到金融业的影子银行业务、违规募集等问题。
中植系通过其旗下中融信托和财富公司发行信托和定融产品,募集了一个巨大的资金池,将里面的钱分别投到上市公司、旗下企业、城投公司。其财富公司通过定融产品的8%甚至更高收益率吸引客户。前几年。中植系利用这些资金通过“PE+上市公司”的模式,不断地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然后再通过上市公司来收购中植系的关联资产,最后再拉高股价套现走人。以及利用这些资金投资城投公司、抄底不良资产,最后再改造升级对外出售,来获利。但近年来,地产等行业下行,经济总体大环境不佳,中植系地产投资频频踩雷,于是只能不断发行新的定融产品,通过自融解决资金问题,但在不断扩大资金池的同时,非标债务也在不断剧增加。此外随着监管力度越来越大,中植系通过定融产品借新还旧的模式越来越难以维,最终就不得不面临暴雷。
(3)投资的资产和旗下公司表现不佳
中植系发行大规模的定融产品获得大量资金,大量投资高回报率的城投公司,以获取高额收益,但风险与收益往往相伴而行,投资城投公司风险高,一旦发生城投公司违约,定融产品是最后才偿付的。而且据统计现在地方城投债务已经达到65万亿了。“中植系”大量资金无法收回,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大大下降,负债增加,经营风险大大增加。此外其旗下控股及参股公司,受大环境影响,经营表现不佳,企业资金紧张,负债不断增加。
(4)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2021年12月,中植集团创始人解直锟突然离世,没有留下遗嘱和安排,让中植集团一度陷入内乱,几方势力争夺控制权,复杂的公司股权结构,让一些关键决策难以得到高效执行。对中植系的业务造成较大冲击。
3、中植集团,破产清算意味着什么?
1月5日,中植集团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理由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破产原因,故裁定受理其破产清算申请。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一大民营金融集团,中植系资产规模超万亿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牵涉债权权益高达2300亿、高净值投资人数量或达15万,现在回望起来,震撼依旧。《中植集团破产清算,四大财富清偿大方向已明朗!》
(1)中植集团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究竟意味着什么?
上海申宜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海权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根据北京一中院的消息,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案被正式受理,“考虑到之前中植集团多项业务已被托管,因此法院对其资产和负债规模应当已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摸底。”法院接下来会指定破产管理人或清算组,并要求债权人进行债权申报,对公司的对外债权进行催收。自法院正式受案开始,所有针对公司的诉讼、仲裁和强制执行都要中止。待债权申报结束之后,再按照债权的优先顺序进行清偿。根据法律要求,债务清偿的顺序为:普通职工工资、社保等;有质押、抵押、动产留置的债权优先受偿,之后为普通债权。事实上,企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有利于更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复杂的债务。“破产清算能够统一清理资产,所有的案件也都会集中在一起管辖,避免出现单个投资人因为没有有效渠道,或者没有主动去法院起诉等原因,导致公司财产被其他人抢先处置分配掉的情况。”不过,破产清算程序完全走完,时间上比较难预计,投资人要真正拿到钱,还需要耐心等待。投资人应密切关注破产程序的进展,及时申报债权。
(2)我们来捋一下破产清算
公司破产有三种程序,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破产清算。通俗一点讲,如果公司还有救,那一般是破产重整,通过引入新投资人的方式实现企业救济;如果公司还有救,债权人又比较好讲,可以通过破产和解的方式跟债权人达成一致,让债权人缓一缓、减一减、免一免,从而避免公司被清算注销掉;如果公司实在没救了,那一般就是走破产清算,盘点一下家底,各债权人多少分一点,最后把公司注销掉。
中植集团直接申请进行破产清算且被法院受理,那就说明压根没想自救,或者没有自救的可能性了。那在破产清算程序中,各债权人的清偿顺序如何呢?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一般是按如下顺序进行分配:
没啥特殊情况的话,咱各投资人就是普通破产债权,排在什么样的清偿顺位大家一目了然。而且实践中,在破产清算程序中,普通债权的清偿率很多时候聊胜于无。
其次,我们来捋一下中植集团的情况。按照北京一中院(2024)京01破申1号《民事裁定书》中的内容,中植集团公司提交的《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中植集团资产总计93.85亿,负债合计95.85亿,所有者权益合计-1.99亿。这些资产,包括货币资金1 808 597.16元、其他应收款2 930 970 245.8元,还有一些非流动性的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及电子软件等无形资产。而这29亿多的应收款,中植集团自认大部分将难以回收。此种情况下,破产清算期间其能够变现的资产将大大缩水。
2023年11月22日,中植集团亦曾通过《致投资者的一封致歉信》方式向投资者披露财务状况。该致歉信载明中植集团全面清产核资,初步尽调发现:一是按照中介机构模拟合并口径测算集团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由于集团资产集中于债权和股权投资,存续时间长,清收难度大,预计可回收金额低,流动性枯竭,资产减值情况严重;二是债务规模巨大,剔除保证金后相关负债本息规模约为4200-4600亿元。
可以说,不论是中植集团的公告,还是法院的裁定书,反映出来情况都十分糟糕。再次,在破产清算程序中,各债权人要注意什么?
既然中植集团已经被法院受理破产清算,那各债权人就要积极跟着破产清算的程序走。在破产程序中,债权人应注意如下事项:
① 要时刻关注破产清算进展;
② 要及时向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
③ 发现管理人登记的债权有问题的,要及时提出异议;
④ 要积极参与债权人会议,并行使表决权;
⑤ 要积极参与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并选任、更换债委会成员;
⑥ 要及时查阅破产清算相关的资料;
⑦ 要监督破产管理人的工作,如果认为管理人不能公正履职或不能胜任职务的,可以申请法院更换管理人。
(3)中植系暴雷事件,涉及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早在2023年11月22日,中植企业集团发布的《致投资者的一封致歉信》,就正式摊牌了。在资产方面,提到“初步尽调发现:一是按照中介机构模拟合并口径测算集团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而在负债方面,表示“剔除保证金后,相关负债本息规模约为4200亿-4600亿元。”换算下来,资不抵债至少2200亿元。这还只是账面上的。中植集团是中国第一大民营金融集团,它有四家财富管理公司,分别是恒天、新湖、大唐和高晟。2020年6月8日,《今日财富》杂志发布的榜单显示,恒天明泽、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分别以9373亿、6000亿、8500亿、1000亿的累计规模,分别排在第2名、第3名、第4名、第11名。
此前网络上流传出一份来自自称是恒天财富理财师梁亮的自白书,其中提到,这次暴雷涉及的债权权益高达2300亿,高净值投资人数量15万,单个客户最大投资50多亿,企业客户近5000家,职业理财师1.3万人均深陷其中。对每个投资人而言,涉及的金额都不是一笔小数字。中植系旗下高晟财富的一位融资经理告诉凤凰网《风暴眼》,许多人跟着中植系多年,有的甚至投了10年以上。涉及的人群也众多,“官身加持的人,明星,网红,乃至中植系的员工和中产阶级群体等都有。”他自己和家人投入的资金也高达400万。
不止是上万投资者,在这场“灾难”里,上市公司也没能幸免。中植集团作为A股市场的资本大鳄,它的暴雷也牵连了至少十余家上市公司。根据此前财新网的统计,已有微光股份、先锋电子、金房能源、中瑞泰、安邦电气等15家上市公司公告所购买的中融信托相关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逾期,涉及金额逾9.79亿元。其中,微光股份踩雷最为严重,涉及金额逾4亿元。
4、中植系的暴雷的启示
(1)对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中植系通过高回报率金融产品吸引高净值客户对其进行投资,但投资高收益与高风险往往相伴而行,这种模式金融模式一旦造成损失就是巨大的。作为普通投资者,应该时刻对高风险投资保持警惕,评估风险,并根据回避、降低、分担、接受几种风险应对方式采取相应措施,谨慎选择理财产品以,保护自己的财富和利益。
(2)对金融行业从业者启示
中植系的暴雷,也从侧面反映了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部分金融行业从业者,像中植系,一味追求高额回报,忽略高风险,破坏行业规范。对于金融行业从业者而言,不应盲目追求利益、忽视风险控制,应遵守行业规范并且全方面考虑实际情况,稳扎稳打。像中植系,恒大这种大型集团,在发行非标产品进行融资时,应当加强资金管控和负债管理,避免出现资不抵债的。
(3)对国家及监管部门启示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融资难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贷款往往存在着诸多限制,如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非标债务融资的途径。但非标债务融资,收益高,风险大,无保障,国家及其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于非标准债务融资的监管力度,督促其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防暴雷、防暴大雷”。
评论专区
Comment area推荐产品
product新闻资讯
informationSecurities industry
Trust financing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