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新闻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海银财富在2021年3月披露招股说明书中提到:海银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固定收益产品提供商,海银提供的产品投资于恒大、融创等知名、信用评级良好的大型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期限一般为6-36个月。
提供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例如恒大和融创)的房地产项目产品。
2019年12月之前通过私募基金进行募集和投资,2019年12月之后基金业协会不再受理借贷活动的私募基金备案申请。海银战略性的把私募基金产品转向了各地方金交所的房地产产品。
恒大2021年9月暴雷,融创2022年3月暴雷。6-36个月的产品结局如何?
金交所也在21年6月之后禁止向个人发行金融产品,海银如何解决困境呢?今天我们来认真研究下。
压降房地产比例,转向供应链融资
2021年9月恒大暴雷,紧接着2022年3月融创暴雷,这两个作为海银在招股书中多次提到的“知名、信用评级良好的大型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海银财富的房地产项目产品周期为6-36个月,想必是踩上且重伤了。
但神奇的是,据多名投资者反馈,这些项目全部都兑付了。并且海银财富也转型降低了房地产项目的比例。
究竟如何降低的?看年报便知。
2021年10月披露的2020-2021财年年报中对各类业务描述是这样的:
(科普个小知识,美股上市公司年报的时间范围不一定是从1月到12月,海银财富选取的是去年6月到今年6月,所以21年10月份披露的2020-2021财年年报,时间范围是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
房地产项目规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资产支持产品”。2021年财年又是458亿规模,占私募总规模66%啊。
给大家回顾下招股书中的分类,确实是“房地产项目”改名为了“资产支持产品”。
到了2022年年报,分类规则又改了~
又把“资产支持产品”改成了“长期资产支持产品”和“短期资产支持产品”,可是2020年的金额对应不上啊。
原来把几个大类别都打散重组了呀。
2020年分类是房地产产品、私募股权和风险基金、其它。2021年是资产支持产品(就是之前的房地产)、私募股权和风险基金、对冲基金、其它(对冲基金和其它就是2020年的其它)。2022年是长期资产支持产品、短期资产支持产品、私募股权和风险基金、对冲基金。
从数字上来看,是把之前的房地产产品和其它混成了长期资产支持产品和短期资产支持产品。
每年都修改统计口径的上市公司,也是不多见。
不过靠着修改统计口径,海银地产产品规模从58%降低到了37.9%。恭喜海银。
那么除了房地产产品以外,其它的产品是什么呢?
新重点来了,供应链金融。
我们从观众手上获取了一份海银财富曾经的产品清单,可以一窥地产暴雷潮后海银财富的产品版图,大体分为三类:地产、城投、不知道做啥的供应链资产。
因为都是缩写,不是很确定上面说的公司是哪家,但是有一家是很眼熟的:
大家帮我看看,是不是下面说的这家:
真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啊!
这个好在还能看到是外部融资方,一家正经的城投公司。
至于某些产品,可能更过分,比如下面这个新客专享产品:
应收账款的付款方是“沈阳君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债务人是“苏州根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方是“壹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挂牌登记机构是“诺亿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摘牌方/管理人是“北京长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这么多公司,看着是不是很安全?可是通过企查查查询上述5家公司,发现参保人数均为0人。
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居然整个链条的公司,连一个参与社保的员工都没有,就这样募集了7200万元。并且在宣传材料里,还被宣传为在行业中有良好口碑,与行业内多家大型企业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
你以为瑟瑟发抖到这就结束了?没完呢。
挂牌登记机构是“诺亿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2023年4月改名为“云南熙恩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并且经营范围内删除了资产登记挂牌等内容。
地产暴雷之前,发行大量地产项目,以暴雷标杆恒大、融创为代表作发行6-36个月项目,完美踩中这波大雷。
地产暴雷之后,地产产品均正常兑付。新发行产品增加了城投及供应链金融,然而城投依旧继续踩雷,且依旧继续正常兑付。
是什么支撑他们踩了这么多雷还能依旧正常兑付?是这些整个产业链社保员工都为0人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吗?细思极恐,再往后看看会更恐。
向钱看188设有相关群聊,信托、城投债券、定融违约相关,如有兴趣,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备注关键词,通过后邀您进群!
【定融违约群】…………【信托维权群】…………【城投债交流群】
评论专区
Comment area推荐产品
product新闻资讯
informationSecurities industry
Trust financing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