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票交所公布的截至2024年7月31日票据承兑人逾期名单显示,涉及逾期主体数量由2024年6月的1397家增加至1509家,增加112家,统计口径为自2024年2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发生3次以上票据逾期,且7月末有逾期余额或7月有票据逾期行为的企业数量。
截至2024年7月31日,6个月内发生3次以上承兑人逾期的承兑人数量为4,159家,较上月增加76家,统计口径为2024年2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根据上海票交所2022年12月29日发布《关于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系统控制相关事项的通知》,对于持续逾期的主体,票交所暂停提供相关票据业务服务或功能等。
自年初票据新规实施以来,由于统计周期延长(新规实施后,逾期名单仅统计2023年1月1日以后的数据),2023年前6个月承兑人逾期名单与持续逾期名单承兑人数量呈逐步增加态势;7月,因1月承兑的银票集中到期,银票逾期问题集中显现,导致承兑人逾期的银行数量显著增加;8月以后,承兑人逾期名单承兑人数量基本稳定下来,持续逾期名单承兑人数量因为存在累积效应仍在增加;2024年7月,逾期名单承兑人数量有所增加,持续逾期名单承兑人数量继续增加。
从信用债市场来看,7月逾期主体共涉及338家债券发行人,较上月环比减少166家。
目前无存续债的主体35家;有存续债的303家主体,包括直接发债主体53家,发债主体子公司250家;其中城投主体85家,环比减少1家;产业主体241家,环比减少59家;金融主体12家,环比增加4家。
(1)城投方面,85家主体分布在15个省份(直辖市),涉及地级市包括西安市、潍坊市、青岛市、昆明市、贵阳市、聊城市、咸阳市等。
(2)产业方面,241家主体涉及的行业包括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机械、综合、商业地产和农林牧渔等,前三大行业为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和机械,逾期主体个数占比达76%,房地产行业133家,较上月环比减少91家,但仍为重灾区。
(3)金融方面,12家主体涉及的行业包括银行、资产管理及多元金融。
7月商票逾期名单中首次出现的相关发债主体共50家,较上月环比增加17家,包括直接发债主体20家以及发债主体子公司30家。
20家首次出现的直接发债主体中包括16家城投主体、1家建筑施工主体、1家煤炭主体(详见下表),其中16家城投主体涉及区域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红花岗区,山东省的日照市岚山区、青岛市即墨区、潍坊市寿光市和潍城区、威海市文登区、枣庄市薛城区,河南省的洛阳市涧西区、三门峡市,江苏省的淮安市清江浦区、无锡市惠山区、盐城市响水县,吉林省长春市。
30家发债主体子公司中,涉及发债城投主体13家;产业主体16家,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合计12家;金融主体1家,具体情况如下。
本月,城投商票逾期新增的区域行政层级涉及地级市,为河南省的三门峡市,涉及主体三门峡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逾期票据目前已结清。
截至2024年8月22日,338家涉及票据逾期的债券发行人中已有53家主体(包含发债主体子公司及无存续债主体)作出相关公告澄清不存在信用风险,逾期票据均已还清,具体如下。
截至2024年7月31日,共123家城投主体(包含母公司为发债主体)被票交所纳入“持续逾期名单”,较上月环 s比增加1家,多集中在山东、云南、贵州、陕西和河南等地,其中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为新增持续逾期区域,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债务压力较重,债务违约及非标逾期事件频发,后续需对债务压力较重区域保持关注。
除城投主体外,另有金融主体33家,较上月环比减少1家,产业类持续逾期主体1,685家,较上月环比减少63家,仍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行业。
逾期金额方面,2024年7月,全部企业披露商票累计逾期发生额达864.19亿元,较上月下降5.95%,逾期余额427.87亿元,较上月下降8.16%。其中,发债主体累计逾期发生额429.62亿元,逾期余额229.49亿元。
商票逾期余额最大的10家发债主体如下表,与6月相比,深圳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和成都融创文旅城投资有限公司逾期余额跌出前十,重庆万达城投资有限公司和潍坊滨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进入前十,合计逾期余额无大变化,房地产开发、农林牧渔、城投行业依然占比较高。
总体来看,7月,逾期名单承兑人及持续逾期名单承兑人数量均有所增加。本月商票逾期涉及的发债主体数量有所减少,首次逾期发债主体数量有所增加,产业主体仍为商票逾期重灾区;涉及城投发行主体数量虽未增加,但涉及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在山东及云南等地,本月新增商票逾期区域为地级市级,区域债务压力较重。
持续逾期方面,涉及主体数量环比减少,其中城投主体有所增加,且新增持续逾期主体部分区域债务压力较重,债务违约及非标逾期事件频发,后续需对债务压力较重区域保持关注;产业类主体有所减少,仍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行业。